锂电池负极材料
2022-12-15
来源:顺时针旋转转转的雪球专栏
一、负极材料分类
1、碳材料
1)石墨化碳: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人造石墨(当下主流):首次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成本低、工艺成熟。
2)碳纳米新材料
3)无定形碳
2、非碳材料
1)硅基材料(未来方向):理论克容量更高,能满足对更高克容量的需求。工艺不成熟,成本高,市场化进程缓慢。(克容量:单位质量的活性物质所能够释放出的电量)
2)钛基材料
3)锡基材
二、负极材料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各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通常与合作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技术路线,从原材料的选择、各类材料的比例、辅助材料的应用以及生产工艺的设置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复杂,研发周期较长、品质管理难度较大,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随着下游锂离子电池厂商对负极材料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一致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对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技术门槛。
2、客户进入壁垒: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低温放电性能影响较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商通常需要经过小试、中试、大试、小批量、批次稳定性等严格复杂的产品测试程序来选择负极材料供应商,并逐步放大批量至量产,历时少则半年、长则3至5年。出于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体系匹配确定后则不会随意更换。同时,材料一旦通过电池生产制造商进入汽车厂商的供应体系后,未经汽车厂商的同意,材料不得更换。因此,负极材料生产厂商和动力电池生产厂商的客户粘性较强,多数锂离子电池厂商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已经进入主流供应商体系的厂 商会相对较为稳定,新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获取目标客户。
3、资金壁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工艺及其后续更新改进的定制 化程度较高,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大,产品从投入研发到下游客户批量供应的周期较长。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需要长时间较大的资金 投入,在未能投产并实现盈利之前,进入者一定程度上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三、负极材料产业链
1、上游原材料
生产人造石墨负极:针状焦、沥青、石油焦
生产天然石墨负极:天然石墨矿
生产硅基材料负极:碳材料、硅
2、中游制造加工
人造石墨负极(市占率84%)
天然石墨负极(市占率14%)
硅基材料负极(市占率1.5%)
3、下游应用
动力电池:最主要驱动力
储能电池:出货高速增长
消费电池:占比持续收缩
特别声明:本站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